Search

走過長長的大分吊橋,正式告別了一個充滿記憶的地方,我會想念那空曠的平台們、樹林裡的黑熊爪痕,與刻印其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走過長長的大分吊橋,正式告別了一個充滿記憶的地方,我會想念那空曠的平台們、樹林裡的黑熊爪痕,與刻印其間的山中歲月。

然而,帶著充實的心踏上回家的步伐時,八通關古道卻在這裡給登山者來了個迎頭痛擊:想回家?沒那麼容易,吃我個陡上810m大高繞吧!!

日本人開闢的古道以平緩寬大著稱,陡上陡下聽起來是屬於清代古道的硬派風格,怎麼會出現在這?原來,不知道從什麼年代開始,脆弱的新仙山尾稜在多美麗駐在所與大分駐在所之間,崩落了兩道巨大創口:魯崙大崩壁與哈哈比崩壁,徹底截斷了八通關古道,並把魯崙、雷波斯、哈哈比駐在所遺址留在北方的斷路上,成為了古道的失落篇章。

由於魯崙大崩壁的規模之誇張,直達海拔2048公尺的儒潤山頂,繞也繞不掉,於是後來的路就改由海拔1260公尺的大分吊橋,直上儒潤山與其南方多美麗山之間海拔2070公尺的鞍部後,下抵海拔1810公尺的多美麗駐在所。

這個「儒潤大高繞」比原本大分到多美麗的爬升,還要再多了260公尺,與著名的「觀高大高繞」多爬的高程差不多(230m),只是因為大分是這一帶的最低點,所以要從炎熱的低海拔,一口氣爬上810公尺落差的鞍部,還真是叫人燠熱難耐、在螞蝗攻擊下更痛苦難當啊!

但隨著海拔上升,在接近兩千時,可以在這段大高繞上看見迷人的大樹身影。2016年到訪時,我還不太會認樹,看樹皮以為這些是大紅檜,邊走邊讚嘆。殊不知,這次再訪,認樹功力提升,一眼認出其實有許多大樹都是通直高大的台灣杉,美到我不時停下來細細瞻仰一番,原來這裡也是野生台灣杉的樂土!另外還有一些大樹,樹皮顏色偏灰白,縱列紋理細緻典雅,那是威氏帝杉,又名黃杉的軀幹。他們與台灣杉一樣都不是很常見的大樹,樹形卻一樣的優美,撫慰著咬牙翻過這條稜脈的登山者,默默為這些小過客們加油。

#八通關訪太魯那斯・儒潤大高繞上的大台灣杉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